【“千人百進”蹲點采訪】老青酒人的青酒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1-04
作者:
李碩
來源:
天眼新聞
“喝杯青酒 ,交個朋友。”曾經響徹大江南北的廣告語,讓青酒成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一張歷久彌新的產業名片,對于貴州青酒酒廠生產部副部長蔣順祥來說,青酒不僅是一輩子難以割舍的“朋友”,更是值得自己奮斗一輩子的事業。
釀酒要有工匠精神
1987年,21歲的蔣順祥懷著一份年輕人的熱血來到了當時位于鎮遠縣青溪鎮的青溪酒廠,也就是如今貴州青酒酒廠的前身。自從進入酒廠那一刻起蔣順祥似乎就和青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初來青酒乍到時,蔣順祥還是一位對釀酒一竅不通的愣頭青年,懷揣著對釀酒工藝的好奇心,他積極融入當時專門釀造“青溪大曲”釀酒車間,這也是蔣順祥和青酒最初結識的地方。那時的青溪酒廠同時生產醬香、濃香型兩種白酒,因此酒廠釀造工人在車間通過小組負責制進行分工釀酒。
“當時每個車間有兩組人,一組有4人,每4人共同負責一個用來蒸酒的大甄子,我在那時就開始跟著組長學釀酒,”蔣順祥回憶,當年剛學釀酒時,酒廠前輩就教導他,釀酒技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出好酒就必須事必躬親,去積累經驗、去悟透其中的工藝原理,必須處理好糟醅、上甑、蒸酒、接酒、等一系列環節,稍有差池就釀造不出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的白酒。
“釀酒要有工匠精神,要嚴格遵循釀酒工序,同時要有責任心,例如把糟鏟進甑子里要鋪撒均勻,不能隨便鏟進去就完事兒,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做到位,這樣才能釀出品質合格的白酒,”這就是蔣順祥對釀酒工藝的理解。
憑借踏實肯干、敬職盡責的工作作風,蔣順祥的事業也在蒸蒸日上,他先后晉升為當班組長、車間主任,一干就是10年。
堅守是一種情懷
2000年,貴州青溪酒廠通過產權制度改革組建貴州青酒集團有限公司,轉為民營企業。蔣順祥在負責管理包裝車間生產工作的同時,憑借多年釀酒的經驗和對工作負責的態度,他又被公司安排到釀酒車間做“傳幫帶”工作。在釀酒車間,他時刻緊盯年輕工人們的每一個釀酒環節,為了拉近與員工們的距離,在車間他言傳身教,親自示范,讓大家不分彼此,互相協作,確保車間生產順利進行。
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必然會助推企業的跨越式發展。2012年的貴州青酒集團有限公司正處于企業發展全盛時期,當時的青酒銷售額位列全省第二,僅次于貴州茅臺,上繳稅金達1.5億元,系黔東南州第一納稅大戶。但好景不長,在2012年以后,隨著銷售和管理等多重因素影響,貴州青酒集團有限公司也逐步走向了低谷。
“效益不好的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00塊左右,公司甚至連社保都快交不起,身邊親戚朋友都在勸我另謀出路。”蔣順祥說,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終歸會產生感情,一路走來經歷過輝煌,沉淪了大家一起扛過去就是。
而這一次堅守,蔣順祥已臨近知命之年。
學習永不過時
2021年11月,青酒迎來了涅槃重生的轉機,在鎮遠縣委、縣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江蘇真年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原貴州青酒集團有限公司達成資產承債式收購及債務重組協議,完成資產重組,改名為貴州青酒酒廠有限公司,按照白酒行業發展導向,企業謀劃將產品定位為中高端醬香型白酒,積極投入資金推動醬酒技改擴能項目建設。
眼下的轉機,讓55歲的蔣順祥看到了青酒即將扭轉頹勢的跡象,在技改擴能項目建設的推動下,企業一手抓技改,一手抓培訓,為確保按時投產下沙,企業提前謀劃,提前布局。除了為生產人員開展學習培訓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外,還組織相關生產管理人員一起到仁懷市茅臺鎮實地學習考察當地酒廠的釀造技術。作為一名老釀酒工人,蔣順祥當然不會錯過與釀酒有關的學習機會。在考察學習的這一段時間,他總是積極深入車間與茅臺鎮各酒廠的資深釀酒工們相互交流學習,并參考借鑒別人的釀酒經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釀酒是一門細致活兒,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親自實操,才能帶動年輕人一起干。”蔣順祥總結了自己的學習經驗。他感慨道,重組后的青酒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又一個起點,他將珍惜現在的工作機會,全身心投入到本職工作,為酒廠的生產發展傾盡綿薄之力。
蔣順祥表示,下一步酒廠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醬香白酒生產工藝體系建設,加大與國內頭部酒企交流合作,大力引進培養一批釀酒專業人才,推動企業提檔升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碩
編輯 王小婷
二審 何濤
三審 閔捷
相關文件
相關新聞
2025-04-18
2025-04-10
2025-03-28
2025-02-21
2025-02-13
2025-02-08